焦點
-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ulotion(FSR)技術、引領玩家邁入遊戲新世界,4種模式設定、解決玩家不同情況下的使用需求(效能實測篇)
隨著AMD FidelityFX Super Resulotion(FSR)技術正式問世後,想必各位玩家在看完解說後對於FSR技術,應該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了,而現在我們已經探究完FSR的運行理論,那麼就該實務派上場啦。 根據AMD所釋出的資訊來看,FSR技術所能適用的顯卡範疇,不僅僅止於AMD自家陣營的RX系列等等,連對手陣營也一併照顧到了,因此本次FSR測試平台使用了AMD處理器配合AMD Radeon RX系列、NVIDIA RTX系列顯卡、以及Intel處理器加上AMD Radeon RX系列、NVIDIA RTX系列顯卡等等,希望透過不同組合,可以更深的探究FSR的適配性。 而在FSR首發之際,就已經有7款遊戲支援該技術了,小編這邊也挑了其中的4款遊戲,分別是《Godfall》、《The Riftbreaker》、《Terminator:Resistance》與《Anno 1800》,並細分按照4K、2K、FHD解析度與FSR 4種模式的搭配來進行測試,設定上皆開至最高畫質,光追的部分除了《Godfall》分為光追啟閉其他遊戲有光追也一律開啟,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減少延遲等等功能都一併關閉,避免影響FPS成績,那麼事不宜遲,馬上就來上機實測! 本次實測中,小編依照價格定位特別挑選了同為ASUS自家的ROG STRIX RX6800 O16G GAMING以及RTX 3070Ti O8G GAMING來對比A家與N家在FSR效能上的差異(兩張顯卡的市售價差不多),至於不同平台的配備列表也分別列述於後,以供玩家參照。 ◆主機板:MSI MEG X570 GODLIKE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顯示卡:ROG STRIX RX6800 O16G GAMING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MAX DDR4-4000 16GBx2 首波就先瞧瞧搭配自家3A模式下的表現,在《Godfall》中,原生4K解析度沒有啟動任何FSR加成之下,僅僅只有47.7張FPS,對於擁有4K螢幕的玩家來說,可說是一大慘案,不過在開啟FSR之後,FPS立即獲得了飛躍性的成長,想當然爾,都買4K螢幕了,除了FPS之外,當然也要兼顧畫質,因此在Ultra Quality模式下,可以看到FPS硬生生地被拔升30張,以60FPS當作合格門檻來看,相當綽綽有餘,而2K解析度是AMD主攻的市場,因此原生的FPS就相當不錯,在開啟FSR之後,那爆炸性的FPS成長可說是相當驚人。 然而,雖說有光追的玩家勢必都會開光追,特地關閉光追實在沒道理,不過小編認為,還是有不需要光追的玩家,因此特地將《Godfall》的光追關閉,來看看FSR技術對其的加成,但就如圖表所示,FPS的幀數呈現仍然立基於所使用的配備,因此不會因為開啟FSR功能,就獲得超出極限的功率,在各解析度的Ultra Quality模式下,都與開啟光追時所獲的FSR加成幅度相同。 《Anno 1800》在4K解析度下所吃的資源仍然是高的,不過在FSR功能啟動之後,似乎就像解放了RX 6800的效力一樣,於Ultra Quality模式下,堪堪增幅了20張FPS,至於2K與FHD解析度,那增長的FPS幀數就更加誇張了。 RX 6800在《Terminator:Resistance》中的表現,本來就挺好的,即使4K解析度,也有65.57 FPS的好表現,2K解析度下更是突破130張FPS,於此基礎,在FSR功能開啟後,4K解析度下的Ultra Quality模式,將近7成的FPS漲幅,讓玩家們在遊玩《Terminator:Resistance》能夠獲得更加順暢的遊戲體驗,而2K模式下就更不用說了,性能原本就很漂亮,雖然在Ultra Quality模式能獲得將近200張FPS,但實際開了FSR功能的話,對畫質呈現還是有些為損傷,因此小編認為在《Terminator:Resistance》中,使用2K與FHD解析度的玩家,其實可以不用特地開啟FSR。 《The Riftbreaker》更不用說,受助於RX 6800的效能,基礎FPS就相當優秀,除非是追求更高FPS的玩家,否則真的用不到FSR功能,可說實話,FPS與遊戲順暢度雖說習習相關,但衝破200張之後,我們肉眼真能分辨出其流暢度嗎?這可真說不定,因此於4K解析度,有需要的玩家仍可透過FSR獲得更流暢、更穩定的遊戲體驗,至於使用2K、FHD解析度的玩家,那就得再三思量。 ◆主機板:MSI MEG X570 GODLIKE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顯示卡:ROG STRIX RTX 3070Ti O8G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MAX DDR4-4000 16GBx2 本次AMD所開發的FSR技術,支援了自家顯卡這不用多說,然而連對手陣營的RTX與GTX系列也照顧到了,那我們就來看看以AMD平台加上RTX 3070Ti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表現吧! 在《Godfall》開啟光追的模式下,RTX 3070 Ti的表現似乎不盡人意,而在加上FSR的加持之後,雖說Ultra Quality模式下有稍微達到我們「想要」的表現,但還是差強人意,或許玩家們可以試著使用Quality模式,來追求順暢度與畫質的最佳平衡;但2K與FHD解析度就沒這個問題了,在開啟光追下,原生基礎就打得相當好,但好還要更好,於Ultra Quality模式下,FPS都獲得了80%的加成,相當驚人。 而《Anno 1800》中,可以發現RTX 3070 Ti在開啟FSR之後,Performance模式自不用多說,那暴漲的程度簡直不敢相信(笑),所以看到於AMD所建議的Ultra Quality模式下,3種解析度都獲得了30張FPS的增幅,遊戲體驗能更上一層樓。 接著來看看《Terminator:Resistance》,RTX 3070 Ti果真不愧是中階顯卡榜首,在原生狀態下就能獲得相當平穩的表現,對FSR功能的加成也是更加順遂,開啟Ultra Quality模式後,獲得了百分之七十的增幅,完全不能小覷。 《The Riftbreaker》中,FSR各模式對RTX 3070 Ti的加成比較有顯著的差異,即使是FHD解析度,也能有落差存在,而不是說犧牲畫質開了Performance,結果只得到與Ultra Quality相去不遠的增幅。 ◆主機板:ROG MAXIMUS XIII HERO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顯示卡:ROG STRIX RX6800 O16G GAMING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3200 8Gx2 我們先從《Godfall》開始看起,開啟光追的情況下,配合RX 6800之後,對應4種FSR模式,我們可以看見,原先開了光追後的4K解析度僅51張FPS,但在Performance模式下,即使使用的是Intel Core i9-11900K與Z590晶片組,但依然得到了爆炸性的成長,FPS幀數狠狠地飆漲了2倍有餘,來到112.4 FPS。 當然AMD官方其實是建議玩家們使用Ultra Quality模式的,因此看到Ultra Quality模式下,4K解析度加上光追,硬生生地多加了20張FPS,以60FPS作為合格門檻的話,FSR技術的確不僅僅只優惠自家,連對手都一併照看了,不過有趣的是,在FHD解析度下,FSR的4種模式所帶來的提升,其實大同小異。 而在《Anno 1800》上,4K解析度下的RX 6800所獲得的幀數,認真說起來其實一點完全不漂亮,但開了FSR之後,無論是4K、2K還是FHD,在Performance模式都獲得了2倍的增幅,相當可怕,當然我們玩遊戲還是用Ultra Quality才合宜,而在這個模式之下,RX 6800依然獲得了5成至7成的增長,讓《美麗新世界1800》更加美麗了。(笑) 換到《Terminator:Resistance》看看,這次不看Performance模式,畢竟大家還是想兼顧畫質,直接看到Ultra Quality模式下所獲得的FPS成長,在FHD解析度模式下,幀數從199.19 FPS直接躍升到230.78張FPS,簡直不要太驚人,但其實在FHD解析度中所獲得的提升,落差並不大,主要還是在2K與4K的大量增幅,頗具可看性。 不過換到《The Riftbreaker》的話,就比較有意思了,FHD解析度下開啟FSR,也不再是沒什麼差異的狀態,在啟動FSR之後,FHD、2K、4K解析度都呈現階梯式上升,於Ultra Quality模式下,FHD與2K解析度都獲得了7成的增幅,但在4K解析度的模式中,卻獲得了1.5倍的增長,對使用4K解析度螢幕的玩家,可說是一大福音。 ◆主機板:ROG MAXIMUS XIII HERO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顯示卡:ROG STRIX RTX 3070Ti O8G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3200 8Gx2 在所有測試中,小編最期待的就是Intel加上NVIDIA的組合,畢竟這跟AMD完全沾不上邊(笑),然而在《Godfall》上,我們可以發現,2K解析度下的RTX 3070 Ti的4種FSR模式,幾乎都提升了將近2倍,與AMD官方所釋出的數據不謀而合,相當有趣。 看一款不準,接著來看看《Anno 1800》,根據AMD的說法,RTX系列也能獲得1.5至1.7倍的FPS加成,如今看到《Anno 1800》上所獲得的數據,無論是4K、2K、FHD解析度,也都相當平穩地獲得了跟官方說法雷同的穩定增幅。 即使換到《Terminator:Resistance》也是如此,在3個解析度下開啟FSR之後,也獲得了相當恐怖的FPS增幅;如果玩家們想要追求無上FPS的話,那麼看看FHD解析度下的《The Riftbreaker》,開啟Performance模式之後,那衝破400 FPS的幀數簡直驚人,其餘模式也擁有300以上的FPS,即使是2K也都相當穩定地擁有200以上FPS,就連4K也能毫無阻礙的遊玩。 看下來這兩張新世代的高階顯卡不管是AMD還是Intel平台,基本上在這4款遊戲的實力幾乎都還是綽綽有餘,大部分的設定下即便沒有開啟FSR也能有不錯的流暢表現,不過這項技術可不只僅僅限定新卡而已,據AMD官方資料表示即便是前代的Radeon 5000系列甚至到更舊的Radeon RX480/470/460顯卡也同樣支援FSR,就連對手N家的顯示卡也最舊支援到NVIDIA GeForce GTX 10系列,真的是相當的佛心(笑),小編這次也準備了Radeon RX570、RTX 2060 SUPER、GTX 1070 Ti來驗證FSR的各項效能,測試平台同樣使用AMD平台,詳細規格小編再次列於下方給玩家們參考: ◆主機板:MSI MEG X570 GODLIKE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顯示卡:AMD Radeon RX570、NVIDIA RTX 2060 SUPER、NVIDIA GTX 1070 Ti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MAX DDR4-4000 16GBx2 遊戲設定上皆開至最高畫質,若支援光追也都一律開啟,會影響FPS成績的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減少延遲等等功能都會關閉。 首先在《Godfall》上,雖說RX 570在開啟FSR後皆有不錯的提升幅度,而且在Performance模式皆能讓FPS提高一倍左右,不過4K的部分還是只能讓原本的11.4 FPS提升最高到21.5 FPS,可以說是相當慘澹,2K就稍微好了一點可到45.2 FPS,FHD最高可來到54.3 FPS,可以看出RX 570這樣的舊卡在較吃資源的《Godfall》上即便有FSR加持還是顯得相當吃力。 在《Anno 1800》上的提升也相當明顯,雖說依然因為較吃資源的緣故無法滿足4K玩家們的需求,不過2K的部分最高可來到及格邊緣的52.13 FPS,在FHD下如果以流暢度優先的話,開啟FSR最高可提升30 FPS,甚至於Balanced模式就能有60 FPS以上的表現。 接著換到《Terminator:Resistance》也同樣有相當顯著的增幅,4K的部分將原本悲劇的15.13 FPS提升到48.57 FPS,雖然離及格的60 FPS還差一大步,但已經算是勉強能接受的成績,2K解析度玩家們更可以說是一大福星,原本僅35.35 FPS的成績,在開啟Balanced模式後即可達到60 FPS以上流暢度,甚至在Performance模式更可達85.58 FPS,而最普及的FHD解析度表現上更加優異,每個模式下都能有流暢成績,讓RX 570這張老卡透過FSR加持下可以再多戰幾年。(笑) 對於效能需求沒那麼吃緊的《The Riftbreaker》來說,不僅在開啟FSR後即能得到60 FPS以上的流暢體驗,在FHD解析度下最高可得到破兩百FPS的成績,即便是官方推薦的Ultra Quality模式下也有172.04 FPS的表現。 受到新顯卡缺貨潮影響而仍然受到眾多玩家選擇的RTX 2060 SUPER同樣也支援FSR,在《Godfall》的部分先來看開啟光追下的效能可以發現雖然4K的部分提升幅度沒有RTX 3070 Ti那麼劇烈,但在Performance下仍然可以把原版慘不忍睹的12.9 FPS提升至62.6 FPS,2K解析度部分只要開至Ultra Quality模式即可越過及格門檻(60 FPS),FHD在Ultra Quality模式下也有將近20張FPS提升,比較有趣的是在關閉光追下的FPS成績與開啟光追相差不會太多,建議既然要開FSR了光追也就順便開吧! 來到《Anno 1800》的部分也同樣有不錯的FPS提升,可以發現開啟FSR後將近有20張FPS提升,而每個模式之間約莫穩定在10 FPS差距,2K、FHD相信是能滿足玩家們需求,而4K的部分可能就得開至Balanced模式才有流暢的遊戲體驗。 《Terminator:Resistance》的部分對於RTX 2060 SUPER來說基本上2K、FHD都是綽綽有餘,開啟FSR更是有30~45 FPS的提升,而對於原本較吃緊的4K解析度,也因為有FSR的加持下,在Ultra Quality模式可以來到及格門檻(60 FPS)。 《The Riftbreaker》的部分在啟光追下可以看到2K、FHD依然游刃有餘,甚至增幅差異相當劇烈,以FHD解析度上關閉FSR與Performance之間就有高達157張FPS差距,4K的部分同樣也透過FSR加持讓原本較吃力的成績瞬間達到60 FPS以上的及格門檻。 N家10系列的部分、還好小編手頭上還保有這張GTX 1070 Ti可以來驗證,在第一款《Godfall》的當中就能明確感受到即便已經是身為兩個世代前的高階顯卡,同樣可以在FSR的加持下得到最大差異約在25~30 FPS左右的明顯提升幅度,4K解析度的部分也讓原本慘不忍睹的21.1 FPS最高可提升至50.6 FPS成績,雖未達及格分數但玩起來也不至於太痛苦。(笑) 這樣顯著的提升幅度同樣也能在《Anno 1800》看見,不管是2K還是FHD開至Performance模式都有50FPS以上的提升,對於畫質較講求的玩家開至Ultra Quality模式也有17~20 FPS的進步,至於4K的部份就需要開至Performance模式才有62.13 FPS的流暢表現。 在效能需求沒那麼重的《Terminator:Resistance》中,可以發現對於GTX 1070 Ti來說2K以及FHD的表現是相當游刃有餘,在原本就有不錯的流暢表現再開到Ultra Quality模式還有26~33 FPS增幅,即便是4K解析度的玩家們也僅開至Quality就有60.07 FPS的流暢體驗。 最後在《The Riftbreaker》的部分依然也是有很大的成長幅度,光是FHD解析度關閉FSR與Performance的差距就有77張FPS之多,4K的部分也有兩者也有高達34 FPS的差距,不過因為有開啟光追的關係,整體成績還是偏低了些,建議4K解析度的玩家們可以關閉光追+開啟FSR來獲得最佳的流暢遊戲體驗。 除了舊顯示卡以外,AMD官方更表示處理器的內顯同樣也支援FSR這項新技術,小編不免俗的來試試搭載AMD Ryzen 5 PRO 4650G的X300迷你桌機來簡單測試,詳細平台規格也列於下方,遊戲就挑了較不吃資源的《The Riftbreaker》來實測。 ◆處理器:AMD Ryzen 5 PRO 4650G ◆主機板:ASRock X300M-STX ◆記憶體:TEAM GROUP ELITE SO-DIMM DDR4 8GBx2 可以發現Ryzen 5 PRO 4650G內的Vega內顯,在4K解析度的提升幅度並不高,不過在2K與FHD的部分最大都有一倍以上的FPS提升,雖然FHD最高還是只有來到49.14 FPS,但以內顯來說已經是相對不錯的表現了。 無論是FSR技術理論探究、還是實際開機測試,嚴格說起來都還不那麼直觀,因此小編也在《Godfall》中,截下了4K、2K、FHD解析度下4種FSR模式的遊戲畫面,細看一旁石壁以及角色披風、頭髮等紋路就能了解每個模式其中的畫質差異,這也是為何官方會建議玩家們除非有更高的FPS需求,不然以畫質感受來說還是選擇Ultra Quality、Quality就好的原因之一。 經過一整輪的實測下來,可以清楚明瞭不管是在A+A、A+N、I+A甚至是與AMD毫無關聯的I+N平台,都能獲得AMD FidelityFX Super Resulotion一定幅度的加持,甚至在部分遊戲上的FPS提升幅度差異之大,如此一來確實解決顯卡在一些高運算下流暢度嚴重不足等問題,這項優點尤其在舊顯卡或是內顯上更是相當顯著,在目前新顯卡一卡難求的情況下,可以說是舊顯卡玩家們的一大福音(再多戰幾年!)。 不過就如小編前面所說,四種模式中建議選擇實際感受畫質差異不大的Ultra Quality或Quality模式即可,當然,畫質好壞判斷還是屬於比較主觀的感受,對於能接受Balanced、Performance的畫質縮減又或者是需要這兩項模式才能有流暢體驗舊顯卡以及追求高流暢的玩家們來說,這兩項模式也確實對於FPS的提升也是無庸置疑的,實際還是得看個人感受以及硬體設備而定。 比較可惜的是作為應對DLSS的FSR技術目前還未有同時支援此兩項技術的遊戲可以實測比拚,不過隨著未來FSR支援遊戲越來越多,同時支援兩邊技術的遊戲勢必也會問世,屆時兩方在同款遊戲上的呈現效果如何,相信玩家們都跟小編一樣期待。(而且DLSS也同樣在進步中啊...)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本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集低調、小巧、高性能於一身,Fractal Design ION GOLD 850W全模組化80 PLUS金牌電源供應器開箱
NV老黃推出的RTX 3080 Ti在效能上大幅增進的同時,卡片的功耗也來到了350W的新境界,造成小編平時慣用的電源供應器疑似不堪負荷,在近期發出可怕的燒焦味,嚇得是趕緊拔掉插頭,並立即下單新的電供來進行汰換,而這個有幸(?)被小編選中的產品正是本次開箱的主角,Fractal Design ION GOLD 850W全模組化80 PLUS金牌電源供應器! Fractal Design推出的ION GOLD系列在規格上有550/650/750/850W四個版本可以選擇,且從命名能夠看出,此系列在電源輸出上均通過80 PLUS的金牌電源認證,但小編畢竟是要用來與RTX 3080 Ti搭配,故選擇當中等級最高的850W版本這一款囉。 外觀上,ION GOLD 850W維持Fractal Design一貫的簡約風格,漆黑外殼除了印上品牌商標和必要的資訊之外,沒有過多裝飾。此外,在體積上ION GOLD 850W也同樣貫徹了低調的傳統,150(長)x150(寬)x86(高)mm的機身比其他功率接近的ATX電源供應器要來得短一些,這對於一些機身結構較為緊湊的機殼來說,能夠為電源艙多爭取一些空間來進行埋線,讓電腦組裝可以更輕鬆一些。 提到了整線,ION GOLD本身是採全模組化的設計,意即玩家可以依照自身需求增加或減少與電供相連的線材,至於在預付的種類上,Fractal Design提供了3組8+8 Pin PCIe排線、2組8 Pin CPU排線、2組X4 SATA排線和1組X3的大4 Pin SATA線,足夠應付現今多數高階電腦在各項零件配備的供電連接需求。 看完了外在,來看看內在,ION GOLD 850W在散熱設計上使用自家的Dynamic X2 GP-14 140mm靜音風扇,同時內部亦有鋪上大量散熱板,內部電路則擁有DC-DC直流電壓轉換功能,並支援ATX 2.52的主機板供電標準,能夠撐起現在高階處理器的龐大電力抽取。 最後在安全防護與保固上,ION GOLD 850W具備了過壓保護、欠壓保護、過載保護、短路保護、過熱保護等機制,同時提供7年的有限保固服務,為長久的使用上提供更安心的保障。 在效能實測上,小編請來另外一位重量級佳賓,「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5WX」!這顆有著64核心、128執行緒的處理器的最大功耗可以達到280W,搭配同樣也是吃電怪獸的RTX 3080 Ti,可以說是現階段最頂級的電腦組合之一了。 在OCCT進行一個小時的壓力測試中,電壓整體表現相當穩定,沒有出現當機或跳電的情形,這樣表現證明了ION GOLD 850W擁有相當不錯的實力去應對多數電腦配置的供電需求。 一般來說,電腦組裝零件的等級越高,尺寸相對的也就越驚人,這對於桌面空間較小,或是比較喜愛緊湊型機殼的玩家來說,難免增加了限制和負擔,而Fractal Design做為長期在機殼、電源領域耕耘的知名大廠,注意到了高瓦數電源供應器在體積上所會帶了的麻煩,在ION GOLD 850W電源供應器的尺寸進行了控制,使其能夠比同級產品要來得更為小巧。 此外,在控制體積的過程,產品也依然保有了其優秀的性能表現,通過了80 PLUS的金牌認證以及7年的有限保固服務,讓它能夠撐起各項頂級硬體的電力需求,成為主機中那「看不到」的強力後盾。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名為「Pamir」?!搭載AMD RDNA2架構的三星Exynos 2200代號曝光
隨著7月已經過了一半,據傳將會在這個月發布的三星Exynos SoC處理器消息已經滿天飛,而近期網友「i冰宇宙」再度透(爆)漏(料)了相關消息,表示一款名為Exynos 2200的三星處理器將採用4nm製程,代號為「Pamir」,沒有明確表明是由台積電還是三星來量產,不過現在台積電已經訂單大爆滿,忙得不可開交,應該很難挪出產能給Exynos 2200,猜測應該會使用三星自家的4LPP(4nm Low Power Plus)製程。 另外三星與AMD所合作的GPU代號名為「Voyager」,相信Exynos 2200何時問世是不少用戶關注的焦點之一,畢竟根據先前的情報表示,Exynos SoC在搭載與PS5、XSX/S、RX6000系列顯卡相同的AMD RDNA2架構下圖形效能大幅提升,雖然還是測試版本但已經打趴目前高通旗艦Snapdragon S888,更是贏過搭載A14 Bionic的iPhone 12,並且支援光線追蹤與VRS可變速率著色技術,可以說是抗衡對手的神兵利器。 Exclusive: Samsung is testing the AMD GPU in the new Exynos, and the Wild Life test on the 3D Mark has scored 8134 points.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CPU in this test is A77 architecture, for reference only. Each test has different results, we need to wait for more results. pic.twitter.com/Rej9vqyP6s— Ice universe (@UniverseIce) June 29, 2021 目前各方猜測Exynos SoC將會直接搭載於Galaxy S旗艦機種系列上,沒意外應該就是Galaxy S22,不過對手高通的Snapdragon S895以及年尾還有搭載A15 Bionic的iPhone 13問世,勢必會帶著更強大的性能而來,究竟三星的Exynos SoC能否繼續保持著優勢,實在是不太好說。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廢話少提、有話快說,6月29號起講太久要收錢、Google Meet免費帳戶將只能多方會議1小時
因為肺炎疫情造成大家都得遠距上班,使得像是Teams、Google Meets、Zoom等視訊會議軟體的需求大增,除了讓相關周邊的廠商嗅到商機推出了各項設備大賺一筆之外,這些提供這些功能服務的廠商也在成功推廣自家的產品之後決定要來「收(養)網(套)捕(殺)魚」囉!其中Google Meets更是要大砍免費用戶在多人通話上的時限。 根據 的網站公告,官方將在6月29號對免費用戶的使用權限進行調整,其中影響最劇烈的就是在「3人以上」會議通話時間上限將從原本的24小時,直接驟降到只剩下少少的1小時。 雖然說1個小時的限制將會對於多數會議場景來說確實是捉襟見肘,但好在Google沒有對撥通次數提出限制,所以玩家們只要重新撥打就能繼續聊上一小時。(感覺這就跟以前辦公室電話有限制撥外線只能講5分鐘(每次)一樣的概念...) 福利的縮減乍看之下又是Google既免費相簿備份之後的養套殺行為,不過其實Google Meet最初給免費用戶的時長確實就僅有一個小時,只是因為疫情的關係,Google為了讓大家都能更方便的進行的遠距上班、上課才提高免費用戶的待遇,如今在市場越來越多相關的替代品、公司與教育單位找到主力方案、用戶黏濁度提升、伺服器負擔加重等因素等,Google收回優惠本就是早晚的問題。 而在未來Google取消免費優惠之後,免費玩家在多人會議的進行到55分鐘後,程式就會跳出通知提醒所有參與對象,若想要回到過去24小時講到飽,就必須上繳至少每月「8美元(約240台幣)」的月租費來開通Google Workspace Essentials的會員資格。 如果覺得這樣的費用太高,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Google Meets的會議時長限制是由主持人(邀請者)的帳號來做為依據,因此不需要所有群組人員都具備付費會員資格,想省錢的話不妨創建一個公用帳號來分攤費用,此後每次會議的時候使用該帳號來發送邀請,就能繞開1個小時的通話限制了喔!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A15仿生晶片採台積電N5P製程,CPU核心數量仍與A14的6核心配置相同
基於ARM架構的Apple A系列仿生晶片處理器,在與iPhone搭配之下,代代相傳了好幾年,由2010年iPhone 4開始所搭載的A4仿生晶片開始,就一直受到各方關注,如何利用先進製程來提高iPhone的性能,也一直都是各方所關切的話題,自A8仿生晶片以降,A系列處理器便從三星(Samsung)改與台積電合作生產,如今隨著時代和科技演變,Apple A系列最新版A15仿生晶片,即將於9月和下一代iPhone 13一起登場。 不過A系列處理器,距離上一次增加CPU核心數量,已經是2017年的事了,當時所發布的是A11仿生晶片,採用6核心設計、採用台積電的10奈米FinFET,與之搭配的是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然而一直到A14仿生晶片,雖隨著台積電半導體的進步,A14也獲得5奈米製程的助益,性能始終領先Android陣營各家晶片1至2年。 根據彭博社報導,即將隨著iPhone 13問世的A15仿生晶片,於CPU配置數量上依舊保留6個核心,同時採用台積電N5P製程,因此期待著4奈米製程導入的玩家們,還是指望明年吧,畢竟A15仿生晶片的量產,根據報導,從5月就已經開始了,但或許在性能上,相對使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的A14晶片,會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而在此前,Snapdragon 895的細節與評測突然被流出,即便是在Geekbench多核評測項目,與A14的分數相當接近,但卻在單核評測項目上,仍然以300多分的數據落後於A14仿生晶片,因此,就算A15仿生晶片只是A14的強化版,iPhone仍然立於不敗之地。 但隨著三星Exynos 2200即將成為首款搭載AMD RDNA2架構GPU的事逐漸發酵,各項測試也紛紛指向能夠超越A14仿生晶片的事實,甚至有爆料指出,Exynos 2200在GPU圖形處理性能上能夠擊敗A15,即使這沒有數據圖表可以佐證,有那麼點捕風捉影了,但乍聽之下,似乎就有點令人懷疑目前iPhone系列與A系列晶片的組合,所造就的領導地位了。 不過在小編看來,蘋果還是一樣老神在在,似乎一點也不緊張。(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最高5.3 GHz,效能超越Ryzen 9 5950X?!Intel Core i9-12900K跑分數據洩漏
隨著今年已經過了一大半,距離Intel Alder Lake 12代處理器的發布時程也越來越接近,相信不少玩家們對於採用全新Golden Cove+Gracemont大小核架構與10nm製程(終於要跟14nm+++說掰掰)的新一代Intel處理器多少都抱著期許。 而在這資訊相當流通的時代,這些新產品的相關規格消息總是會在官方上市前就被各方大神們給洩漏,Alder Lake當然也不例外,近期已經有合格樣品的相關規格傳開。 據爆料網友的資料來看,搭載16核心(8大+8小)的旗艦級Core i9-12900K時脈最高可達5.3 GHz,而Core i7-12700K的配置為12核心(8大+4小),Core i5-12600K則是擁有10核心(6大+4小)。 另外該網友依據ES2版本的R20跑分(9300+)加上QS版本的頻率來推算出Alder Lake各版本大約的R20多核跑分數據: ◆Core i9-12900K (ES2): 9300+ ◆Core i9-12900K (QS calculated): 11300+ ◆Core i7-12700K (QS?): 9500+ ◆Core i5-12600K (QS?): 7400+ 其中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就是i9-12900K多核跑分來到了11300+,該成績甚至勝過了16C/32T的AMD Ryzen 9 5950X(約10400分),要知道Intel即便目前11代處理器再度從Ryzen 5000系列奪回最強單核寶座,但在多核上依然是毫無招架之力(更別提11代旗艦還從10C/20T縮水至8C/16T),而12代的16核雖然是大小核架構,不過看來Gracemont這個小核心的性能也是不容小看,就連爆料的網友也表示小核心在性能上幾乎緊追同頻率的SunnyCove。 整體看下來是不是對於Alder Lake更加期待了呢?不過有另外消息指出為了讓大小核架構的Alder Lake能完整發揮性能,系統得需使用最新Windows 11(變相強迫當BUG測試員XD?)。 pic.twitter.com/zlZJeIb6VW— 结城安穗-YuuKi_AnS (@yuuki_ans) July 11, 2021 不管如何,這些消息都只是網友們之間的猜測,畢竟也沒有任何數據截圖,Alder Lake預計今年Q4推出,Intel這次是否真的豁出去而不再只是一點一點的擠牙膏?等產品問世就能見真章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iPhone 13系列模具曝光,相機模組有新設計、4款新機種將比iPhone 12便宜?
按照以往的發布慣性,我們可以預期蘋果(Apple)將在9月時發布新一代iPhone 13,而距離那時已剩不到2個月的時間,除了蠢蠢欲動的各方果粉,有關iPhone 13的相關資訊、流言、推測等等也越演越烈,不僅於ECC資料庫上也已登錄了4款iPhone 13機型,連手機保護殼的樣式也已曝光。 而近日手機保護殼的廠商,進一步流出了iPhone 13的專用模具,從模具上不難發現,iPhone 13依舊採用與iPhone 12雷同的邊框設計,尺寸方面也與iPhone 12系列一樣,分別是5.4吋的iPhone 13 mini、6.1吋的iPhone 13與iPhone 13 Pro、以及6.7吋的iPhone 13 Pro Max。 機背的鏡頭模組也改為對角線排列,並更加靠近設置範圍的邊緣,而iPhone 13 Pro的鏡頭模組也和iPhone 13 Pro Max比照辦理,但可惜的是,根據相關報導,LiDAR掃描儀依舊只有Pro Max型號才有搭載。 除此之外,微博更有最新爆料指出,iPhone 13 mini是699美元(約台幣20,000元),iPhone 13要799美元(約台幣22,300元),iPhone 13 Pro為999美元(約台幣28,000元),iPhone 13 Pro Max則是1,099美元(約台幣30,700元),對照目前最新的iPhone 12系列來說,各機種都降價了3,000至7,000元台幣不等。 這是一件相當奇異的事情,我們假設所有與規格有關的流言為真,那麼與iPhone 12的規格相比,雖說規格相去不遠,但A15仿生晶片更加強大、Pro系列機種的LTPO顯示器,也將有120Hz的螢幕更新率、儲存空間也將有新配置,最高或許將提升至1TB,那麼從起價來看,最新爆料的iPhone 13系列價格就不太可能成真,頂多就是以與iPhone 12持平的價格推出,甚至嚴格說起來,iPhone 13系列性能應該會比iPhone 12強大,但價格上卻比較便宜,這不擺明了唬弄iPhone 12的使用者嗎? 小編認為,iPhone 12身為自家第一款5G手機,在往後的市場佈局上,並不會這麼快被淘汰,因此蘋果不會幹出這種事,拿石頭來砸自己的腳。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經典遊戲IP聯名又一發,TAG Heuer攜手《超級瑪利歐》推出限量智慧型手錶
《超級瑪利歐》這款任天堂旗下最具知名度的遊戲歷年來早就和無數的虛擬、實體產品進行過合作,就連日本東京奧運的宣傳片中也可以見到瑪利歐的身影,而藉著這強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瑞士名錶品牌TAG Heuer(泰格豪雅,或俗稱豪雅)也為慶祝《超級瑪利歐》35周年、推出TAG Heuer Connected x Super Mario 限量版智慧型腕錶。 既然是與《超級瑪利歐》聯名,在外觀設計上自然是有著濃濃的遊戲元素,整支手錶使用代表瑪利歐的紅色,錶框上在3、6、9點鐘的位置也分別刻有遊戲中大家熟知的蘑菇、水管和超級星星的圖案,同時在可旋轉的錶冠上也刻有代表瑪利歐(Mario)的「M」字樣,此外盒內套件官方還特別提供兩條都帶有「紅色」元素的錶帶,其中一條是外側黑色皮革內側紅色矽膠的雙色組合、另外一條則是純紅色的矽膠碗帶。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0ZelRGq_y8&t=23s ▲產品外觀宣傳影片。 不過做為一款智慧型手錶,只有外型而沒有對應主題的錶面怎麼行呢?因此TAG泰格豪雅也替這款手錶打造了4個專屬的主題錶面,其中一個更導入了「遊戲化獎勵系統」,會根據玩家每日的運動量改變錶面的顯示狀態,當達到25%、50%、75%、100%的時候,畫面就會彈出如蘑菇、星星等內容來激勵玩家,最後在達到100%的時候,還能見到那精典的「瑪利歐抱旗」的通關動畫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DSxcly-es&t=21s ▲獎勵達成的動畫示範。 至於在規格方面,這款手錶與自家旗他的Connect智慧手錶一樣,表面尺寸為45mm、重量約86g,以手錶來說算是較具分量的,內建430mAh電池並採磁吸式接點充電,官方表示一般使用(含運動一小時),可以提供20小時的續行,還擁有5 ATM的防水性能,因此要帶著它下水還是洗澡都可以的,系統方面則是維持歷來Connect系列的慣例使用Wear OS系統,不過依照推出的時間點來看,系統應該還是Wear OS 2.0而不是3.0版本。 最後TAG泰格豪雅也給台灣的玩家帶來好消息,此款手錶將會在台北101的TAG泰格豪雅門市限定販售,價格則與自家同系列腕錶的售價相同、為70,700元,全世界只限量2,000只,各位喜愛《超級瑪利歐》的「豪野人」們,要出手可要快喔!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MSI CLUTCH GM41 LIGHTWEIGHT WIRELESS無線電競滑鼠實測開箱,集「輕量化、80小時續航力、20000 DPI」三大特點於一身!
MSI的產品線除了大家熟知的板卡類之外,筆電與螢幕顯示器這兩大區塊也紛紛推出多款新品供玩家挑選,甚至觸角也延伸至水冷、Power、機殼等等,氣勢上也逐漸有凌駕御三家的其他兩位成員之勢,周邊方面目前也陸續推出多款新版本,這次小編入手的就是定位在輕量化設計的無線/有線兩用電競滑鼠「GM41」,透過獨特設計的充電底座,隨時保持滿滿電力,提供玩家在遊戲場中來去自如的操控力。 MSI的滑鼠系列其實累積到現在為止也推出有相當多款的版本(已經有40多款),而型號為CLUTCH GM41 LIGHTWEIGHT WIRELESS(以下簡稱GM41無線版)的輕量化設計版本除了有「有線版」之外(無Wireless綴字),這次入手的是「Wireless無線版本」,滑鼠本體的外觀看來差不多,但小編手上的無線版本則多了充電底座以及可以依玩家使用需求、自行在有線與無線之間變換使用的特色,在具備長嘯續航與無線無負擔、超輕量化設計的諸多特點下,就算長時間用滑鼠也可以是一件很爽快的事情啊! GM41無線版光從外包裝上就可以看到除了額外有多了Wireless綴字之外,就是多了一組充電底座,滑鼠本體除了採用超輕量化設計、重量僅74公克外,內建的Omron歐姆龍微動開關也可耐高達6,000萬次的點擊使用,而且具備Pixart PAW3370光學感測器,可達20000 DPI的靈敏度、50G加速度與400 IPS追蹤,基本上外觀設計採左右手皆可使用的模式,配上80小時長效續航力,透過充電底座可隨時保持滿電狀態,更不用說快速充電模式下僅10分鐘充電即可再戰9小時、90分鐘就能從0%充至100%滿電可達80小時續航力的高效充電性能,內用/外帶、通通一「鼠」搞定! 下面就來看看這款GM41無線版的開箱吧! 看完正面,來瞧瞧底部設計,畢竟相較於有線版的65公克來說,無線版多了電池區塊,稍稍也會有些不同,不過,無線版也才僅74公克,也是相當輕量化了。 從GM41無線版的底部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與有線版的不同,上方除了左上有開關之外、右上的則是DPI的變換設定,可設定5段DPI(預設1600)、而且還可以從RGB的顏色上來做辨識(藍400/紫800/紅1600/黃3200/綠6400 DPI),中央則是具備極精確追蹤功能的Pixart PAW 3370光學傳感器,1ms反應時間就能精確定位達20000 DPI。 底下還有2個金色點,這是與充電底座接觸的位置,至於鼠貼的部分則是從有線版的3區增加到6區,GM41無線版搭載的PTFE鼠貼可提供近乎無摩擦的滑行,配上單向表面紋理和雙切邊設計,除了能減少摩擦、更能實現精確且高速的移動。 除了滑鼠本體之外,無線版的充電部分則是透過了專屬的充電底座來達成,這款半錐狀的充電底座,除了正面有印上龍圖騰的Logo外,整體造型採斜切角度設計,透過上頭的2點金屬接點與滑鼠本體相連接充電,而且還設置了USB連接器的插孔,可以直接將連接器插在充電底座上,而USB連接器可取下直接插在電腦或筆電的USB插孔中、也可以收納在滑鼠本體的前端凹槽內,不論是在家/辦公室方便使用外,就算外出時想攜帶GM41無線版出門也不用擔心USB連接器是否會搞丟等情事,基本上官方在設計時就已經都幫玩家考慮到了。 充電底座可直接連接機器端的USB插槽,或是直接將連接在底部的Micro USB端取下,直接連接GM41無線版本體,那就變成有線版使用,外出就算沒電也方便取得線材連接。(舊款手機通用接頭、希望下一版可以看到採用Type-C規格) GM41無線版同樣採用了MSI獨家開發的FriIXionFree微磨感線材設計,可大幅減少滑鼠與滑鼠墊或桌子間的摩擦,降低玩家在遊戲中來回移動或準確度的影響,實際觸摸感較一般常見的編織線細緻許多,也不會太硬、彎折都沒問題,另外,充電底座與電腦連接的USB Type A插槽都有印上MSI Logo以及粉色系特色(方便辨識)。 至於實際整組搭起來的樣貌是如何呢?看一下組合圖就知道了,透過與充電底座斜切角度設計的連接,滑鼠呈現起飛狀,玩家使用完畢後可以直接將滑鼠「掛」在充電底座上,而換個角度看,有沒有一種太空船停泊在空港的感覺呢!(滑鼠要升空了XDD) GM41無線版是有支援RGB燈效的,這部分可以透過MSI Dragon Center來做設定,玩家只要先行下載MSI Dragon Center軟體,就可以輕鬆做好個人化的燈效設定了(),而透過Dragon Center軟體可以在Mystic Light選項中看到有抓到這款msi CLUTCH GM41 WIRELESS,在右側的設定欄中就可以看到提供有「關閉、恆亮、呼吸、彩虹」等選項,也可以選擇自訂來做個人化設定。 實際的燈效表現也是步錯,MSI龍圖騰的燈效可以調整燈光速度以及亮度,不想太過RGB光害的朋友,也可以調低亮度或關閉RGB,隨玩家偏好設定,輕鬆方便。 相較以往還有配重砝碼設計的滑鼠來說,輕量化設計的滑鼠應該是蠻多玩家可以比較無負擔長時間使用的必須工具,這款MSI CLUTCH GM41 LIGHTWEIGHT WIRELESS無線電競滑鼠除了沿襲原本有線版的特色之外,也沒有因為轉換成無線版而造成重量上的大幅提升,維持在極輕量化的74公克,的確是相當不容易,配上可以長達80小時的使用續航力以及內建的Omron微動開關可達敲擊6000萬次的耐用度,還有高達20000 DPI的Pixart PAW3370光學感測器與專屬的6區PTFE鼠貼設計,怎麼滑都能隨心所欲的精確打擊,不論是玩Game或是創作者使用都相當精準。 再配上獨特設計的充電底座,以及實際使用上的出色握感,GM41無線版讓玩家隨時有線與無線間任意切換,外出方便攜帶又輕巧,這麼多的特點下,怎麼能不趕快入手一支來玩玩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b0WeREJ2c ▲GM41官方介紹影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有了這個誰還想要出門? Cooler Master發表ORB X電競座艙
喜歡看科幻電影的玩家應該多少都看過以下場景,未來人一個個的躺在卵形的艙室中享受個人的專屬虛擬世界,目前已有不少電競周邊廠也開始試著要讓這樣的設備成真,像是之前Razer公開的「Project Brooklyn」計畫就是其中之一,而如今大家熟知的機殼大廠Cooler Master也決定要來參一咖,發表了“ORB X”電競座艙。 ORB X在外型設計上採用極具科幻感的蛋形設計,提供鋼琴烤漆的黑色與白色兩種配色可供選擇,並且整個座艙的邊緣全部鋪滿了RGB導光條,不難想像玩家在使用的時候,其外觀會有多麼的炫炮。 此外,座艙的尾部設有一個放置主機的艙室,讓玩家可以把整台主機都塞入其中,理論上讓使用與安裝都相對簡便一些。 至於進入座艙的方式也相當的有「儀式感」,玩家只要觸碰ORB X的頂蓋,整個頂部就會緩緩升起,而在入座之後,內部的座椅還懂得記憶玩家的使用習慣,自動調整到最舒適的角度。 而在最重要的視聽享受上,ORB X可以在三台27吋平面螢幕或是一台49吋超長型曲面螢幕中做選擇,音效則除了連接耳機之外,整個艙室也備有環繞音效喇叭,能夠為玩家提供猶如在電影院般的極致體驗。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這項產品尚還處在原型開發階段,所以Cooler Master的官網上並沒有實際的上市日期和價格,想要體驗或入手的玩家,可能還得再多加等待了,不過比起購買,小編更好奇未來如果真的實際推出,巨大的產品體積又該怎麼寄送呢XD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